圖錄號: 3281
估價RMB: 30,000-40,000
成交價RMB: --
19世紀·一件重要且奇特的喀麥隆酋長面具
19TH CENTURY AN AFRICAN WOOD MASK
高:150cm
RMB: 30,000-40,000
非洲面具藝術文明主要分布于撒哈拉以南的西非和中非地區(qū),如科特迪瓦、尼日利亞、 喀麥隆等地,其歷史可追溯至史前巖畫時代。作為宗教儀式與日常生活的核心載體,面具以軟質木材雕刻,輔以礦物顏料著色,兼具藝術性與功能性。代表性族群包括塞努佛族(大鳥面具)、約魯巴族(盔式面具)和班巴拉族(羚羊頂飾面具)。
在非洲,面具在儀式中不僅充當人神媒介,同時也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征。杰納斯面具象征司法權威,巴米累克族祖先面具則代表家族地位。
然而,到了近現代,非洲面具的幾何抽象風格深刻影響了畢加索等現代藝術家,同時那種夸張的表現手法,富有張力的視覺效果也對當代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件來自19世紀喀麥隆冠飾面——Tsesah。
Tsesah Batcham風格的面具/頭飾,也被稱為Bakom頭飾或頭部。在《非洲藝術史》一書中,它將其稱為“也許美洲草原上最著名的面具是一座如此正式引人注目的雕塑,以至于許多學者認為它是非洲藝術的杰作之一。這種強烈抽象的面具風格可能至少可以追溯到18世紀。這件類冠飾面具大多來自非洲國家喀麥隆西部,由當地的巴米利克族(Bamileke)用木頭雕刻而成。這種面具,作為王室權力和威嚴的象征,目前已知大概還保存完好的,大概有15個。
雖然說是面具,但其實并不是戴在臉上使用的。近一米的木雕品需要戴在頭上。通常是族內的酋長使者在出席皇家登基儀式等活動時會戴上。
如果注意觀察,可以發(fā)現面具上的多個元素的靈感是來自于大自然,例如山脊和鱷魚的腹部。這就是非洲雕塑源于自然的魅力。
參閱圖一:阿姆斯特丹 佳士得2002年7月2日 lot227.
參閱圖二:瑞士蘇黎世rietberg博物館藏 非洲喀麥隆 巴曼喬鄉(xiāng)。
參閱圖三: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于2017年12月4日-2018年9月3日首次展覽。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fā)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fā)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yè)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yè)、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