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73
估價RMB: 400,000-600,000
成交價RMB: 874,000(含傭金)
吳湖帆(1894~1968)、陳子清(1895~1946)跋?《吳氏十六金符齋藏金》集拓冊
紙本?線裝書(五冊)
部分題跋:1. 廿八年(1939)六月,唁慰湖帆喪偶檢貽。鈐?。鹤忧澹ㄖ欤?br>??2. 吳愙齋藏古匋,丁丑之劫,散為瓦礫,此全份拓本僅存三套,一藏潘景鄭所,一為湖帆所留也。己卯(1939年)六月,白齋記,時寓網師園中之殿春簃。鈐?。呵灏滋茫ㄖ欤?
??3. 右古登古匋文字及漢六朝殘瓦片都一百卅七種,拓奉子清我兄清賞。弟吳湖帆,丙子(1936年)春日。鈐印:吳湖帆?。ò祝?br>題簽:1.吳氏十六金符齋藏金。子清集存。鈐?。鹤忧澹ㄖ欤?
2.金一。
3.金二。
4.金,漢以來。
5.匋。
鑒藏?。簠鞘喜仄鳎ò?,八十一次)?鵝湖華開榮修復古籍?。ㄖ欤危?愙齋考訂金石文字(白,三次)?陳子清?。ò?,七次)?子清(朱,九次)?陳氏(朱,八次)?華開榮印(朱,二十一次)?子清(白,十三次)?吳萬(朱,七次)?陳子清(白,六次)?□湖帆□(白,六次)?陳子清(白,三次)?陳子清(朱,二次)?華氏春草軒藏(朱,三次)?潘氏寅生(白,七次)?平愉(朱)?桐蔭書屋(朱)?子清(白)?鄭盦所藏吉金(朱)?熙年所得金石(朱)?白齋(朱)?吳湖帆(朱白)?陳伯子(白)?陳晉□(白)?陳(白)?潘(朱)?仁山手拓(白)?寅生(朱)?韻林手搨(朱,三次)?中陶(朱,三次)?潘氏寶鐙齋珍藏之印(朱)?兩罍軒考藏金石文字(朱,五次)?異東(朱,二次)?趙之誠校定金石文字(白)?文鼎(朱)?九峰亭主人(白)?子清(朱,四次)?省安(朱)?廉生得來(白)?博山(朱)?退樓手拓(白,三次)?芍農長壽(白)?朱華曾?。ò祝?云壺(朱)?歸安吳氏藏器(白)?亦頗以文墨自慰(白)?次孺(白)?穎川(白)?陳子(朱)?樂安和(朱)?
說明:吳云、潘祖蔭、王懿榮、李文田、吳湖帆、陳子清、華開榮等舊藏。陳子清、吳湖帆題跋。陳子清題簽。
本拍品為吳大澂十六金符齋藏金石集拓一函五冊,其中所拓器物均為吳大澂舊藏。拓片種類繁多,時間跨度較大,自商周到秦漢六朝再到唐宋,內收鼎、壺、鐘、敦、鬲、盤、卣、觶、豆、角、觚、爵、弩機、戈、矢鏃、陶文、瓦當、先秦小鉨、兩漢銅鼎、鑄錢陶范、銅權、玉器、戰(zhàn)國兩漢到唐宋銅鏡、符節(jié)、舍利塔銘等,其中不乏有大克鼎、小克鼎、十五年趞曹鼎、宗婦壺、宗婦敦、邢人鐘、者鐘、王孫遺者鐘、克鐘、愙鼎、史頌鼎等重器。
根據(jù)題跋可知,此五冊值民國廿八年(1939)六月,潘靜淑過世之時,陳子清作為吳湖帆表兄,于是檢出五冊,以慰吳湖帆喪偶之痛,冊中拓片不乏有潘氏祖父藏器,如大小克鼎、王孫遺者鐘。冊中題跋眾多,吳湖帆題跋多提及器物來源:有從吳云處得來,有在阮元、吳云所著書中可知,也有吳大澂著錄中所提器物,更有對疑字進行隸定和解釋。又根據(jù)陳子清題跋可知,在丁丑之劫(所指淞滬會戰(zhàn))之后,此全份拓本僅存三套,一套藏潘景鄭處,一套為吳湖帆所留。根據(jù)“匋”冊中題跋可知,此冊當是吳湖帆于1936年拓與陳子清收藏,后因潘靜淑過世一事,陳氏又將此冊還與吳湖帆,可知此套當是吳湖帆所留一套,誠為寶貴。
[WU HUFAN AND CHEN ZIQING] RUBBING OF BRONZE WARES
Ink on paper, album (five albums)
Provenance: Previously collected by Wu Yun, Pan Zuyin, Wang Yirong, Li Wentian, Wu Hufan, Chen Ziqing, Huang Kairong, et al.
Note: Inscribed by Chen Ziqing and Wu Hufan and titled by Chen Ziqing.
線裝書尺寸:34×23cm×5
RMB: 400,000-600,000
鑒藏者簡介:1. 吳云(1811~1883),字少青,一作少甫,號平齋,晚號退樓,又號愉庭,齋號二罍軒、聽楓山館、二百蘭亭齋等,浙江湖州人。舉人,官鎮(zhèn)江、蘇州知府,篤學考古,曾藏《蘭亭序》二百種,齊侯罍二。善書能印,為清代金石家、鑒賞家。
2. 潘祖蔭(1830~1890),字伯寅,又字東鏞、鳳笙,號鄭盦,又號龜盦、龍威洞天主,室名八囍齋、功順堂、滂喜齋、漢學居、攀古樓、八求精舍、芬陀利室、龍威洞天、二十鐘山房,謚文勤,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人。咸豐二年探花,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銜。富收藏,善書法。
3. 王懿榮(1845~1900),字正孺,一字廉生,蓮生、濂生,號養(yǎng)潛居士,山東福山(今煙臺)人。于1899年首先發(fā)現(xiàn)甲骨刻辭,并斷為古代文字,是我國第一代甲骨學家。光緒六年(1880)進士,官至國子監(jiān)祭酒。精通訓詁、金石之學。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陷北京時投井死。著有《漢石存目》《福山金石志》《六朝石存目》《王文敏公遺集》等。
4. 李文田(1834~1893),字仲約,號若農,一癡道人,廣東順德人。咸豐九年(1859)探花,授編修。官至禮部右侍郎。工書善畫,經史、兵法、天文、地理,無一不曉。清代著名的蒙古史研究專家和碑學名家。著《元秘史注》等。
5. 吳湖帆(1894~1968),名萬、倩,字東莊,號倩庵、丑簃,江蘇蘇州人。為西泠印社社員,其梅景書屋培養(yǎng)了王季遷、陸抑非、徐邦達等書畫名人。收藏甚豐,精鑒別、填詞。山水宗“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以雅腴靈秀享譽畫壇,為海上重要名家,亦為海上“三吳一馮”之一。
6. 陳子清(1895~1946),字白齋,江蘇吳縣(今屬蘇州)人。吳湖帆表兄。工山水、書法、篆刻,山水澹泊秀雅,得王石谷筆意。
7. 華開榮[民國],無錫蕩口人。曾為鄒百耐百雙樓書肆學徒,解放后先后任職于南京博物院、蘇州圖書館。曾在造紙廠參與古籍搶救,館藏古籍善本多經其裝池修復。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fā)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fā)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yè)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yè)、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